国企打造“三个高地”,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
元描述: 本文深入解析国资委副主任王宏志在“推动高质量发展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关于国企打造“三个高地”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讲话,并结合最新数据和案例分析,解读国企在科技创新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未来产业布局上的举措和成就。
引言:
在全球科技创新加速、产业变革加剧的背景下,如何打造新质生产力,成为各行业关注的焦点。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“顶梁柱”,肩负着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使命。国资委副主任王宏志在近日的新闻发布会上,明确了国企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“三个高地”战略,并描绘了一幅中国国企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。
一、打造“创新高地”: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全链条创新
“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”,这句话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尤为重要。近年来,国有企业积极推进科技创新,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,打造了一批标志性产品,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1. 强化创新策源: 自2023年以来,国资央企实施了一系列专项行动,例如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、产业焕新、未来产业启航、“AI+”等。这些行动不仅促进了科技和产业的同向发力,也为国有企业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2.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: 国有企业在研发周期长、攻关投入大、其他所有制企业参与意愿不强的领域坚定投入,通过打造创新联合体升级版,促进产学研融合,推动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全链条创新。例如,在人工智能、生物技术等领域,国有企业突破了一批卡脖子技术,填补了国内空白,为我国产业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。
3. 打造标志性产品: 国有企业积极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,打造了一批标志性产品,引领行业发展趋势。例如,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发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,被誉为“中国力量”的象征,为我国空间探索和科技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二、打造“产业高地”: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
“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”,国有企业在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方面,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1. 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发展: 国有企业通过设备改造、技术攻关、工艺升级、产品打造等多种方式,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实现高质量发展。例如,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在油气勘探开发、炼油化工等领域,积极应用数字化、智能化技术,提高生产效率,降低环境污染,为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2. 加快布局新领域新赛道: 国有企业坚持内生式和外延式发展并重,不断健全新兴产业培育机制,加快布局新领域新赛道。例如,中国移动、中国电信等通信企业积极布局5G、云计算、大数据等新兴产业,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
3. 培育产业生态: 国有企业加强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合作,持续优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产业生态。例如,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,打造钢铁产业生态圈,实现产业链协同发展,提高整体竞争力。
三、打造“改革高地”:深化改革,激发发展活力
“改革是发展的重要引擎”,国有企业要不断深化改革,激发发展活力,才能更好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。
1. 加快企业组织形态变革、管理方式变革: 国有企业要积极探索现代企业制度,建立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,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。例如,中国铁路总公司深化铁路体制改革,建立现代企业制度,提高铁路运输效率,促进铁路发展。
2. 实施更加积极、更加开放、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: 国有企业要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,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,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人才支撑。例如,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实施“人才强企”战略,吸引和留住航空领域的高端人才,为我国航空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3. 创新组织方式: 国有企业要积极探索灵活的组织方式,加强与各类企业的合作,共同研发新技术,共建产业新生态。例如,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积极与民营企业、高校、科研院所开展合作,共同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。
四、国有企业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中的成就
近年来,国有企业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。
1. 科技创新: 国有企业在人工智能、生物技术、新材料、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,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,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。
2. 产业创新: 国有企业在新能源、新材料、高端装备制造、数字经济等领域积极布局,培育了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,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。
3. 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: 今年上半年,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6.9%,在总投资中占比超过37%,体现了国有企业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积极投入。
4. 研发投入持续增长: 近三年,中央企业研发投入连续超过万亿元,2024年国有资本金用于支持科技创新的比例达到83%,展现了国有企业对科技创新的重视。
五、未来展望:国企将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发挥更重要作用
1. 持续加强科技创新: 国有企业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,加强科技攻关,突破关键核心技术,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,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。
2. 加快布局未来产业: 国有企业将积极布局未来制造、未来能源、未来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,抢占未来发展先机,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。
3. 深化改革开放: 国有企业将继续深化改革开放,完善现代企业制度,激发企业活力,提高企业效率,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制度保障。
4. 加强国际合作: 国有企业将积极参与国际合作,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,提升国际竞争力,为全球新质生产力发展做出贡献。
六、常见问题解答
1. 新质生产力是什么?
新质生产力是指以新技术、新业态、新模式为特征的生产力,其核心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。新质生产力能够提高生产效率、降低生产成本、改善产品质量、提升资源利用效率,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2. 国企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?
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“顶梁柱”,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发挥着引领和支撑作用。国有企业具有资金优势、技术优势、人才优势、资源优势,能够在科技创新、产业升级、基础设施建设、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。
3. 国企如何打造“三个高地”?
国企要打造“创新高地”,需要加强科技创新,突破关键核心技术,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。要打造“产业高地”,需要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,加快布局新领域新赛道,培育产业生态。要打造“改革高地”,需要深化改革开放,完善现代企业制度,激发企业活力,提高企业效率。
4. 国企在未来发展中面临哪些挑战?
国企在未来发展中面临着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、科技创新竞争加剧、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等挑战。国企需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,提高核心竞争力,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,实现高质量发展。
5. 国企如何更好地融入全球产业链?
国企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,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,提升国际竞争力,更好地融入全球产业链。国企要加强与国际企业的合作,共同研发新技术,共建产业新生态,实现互利共赢。
6. 如何评价国企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成效?
评价国企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成效,需要从科技创新、产业升级、企业效益、社会贡献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。国企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,提高核心竞争力,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。
结论:
国企打造“三个高地”战略,是国有企业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举措。国企要坚持创新驱动,深化改革开放,加强国际合作,不断提升自身能力,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力量,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。
